今天是: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就业指导
大学生择业心理误区分析
点击数:365    更新时间:2012-11-21
随着我国用人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生在为自主择业欢呼的同时,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有些人甚至陷入某种择业心理误区而无法解脱。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已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
  分析归纳大学生择业方面存在的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一是期望值过高。 有些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就业形势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了解不够,完全按照自己的理想一厢情愿地谋求高薪高酬职位,由于目标不切合实际,在择业过程中屡屡碰壁,结果导致心灰意冷,甚至丧失自信心。
     二是角色错位。 一些大学生过惯了校园生活,对父母和学校的依赖性很强,一旦独立面对社会,面对社会角色的客观要求,面对复杂的社会关系,常常产生逃避心理和抵触情绪,因此,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
     三是急功近利心理。 一些大学毕业生一心只想留在大城市挣钱多、待遇好的单位,或者到合资企业、外企或沿海发达地区,为了功利不惜抛弃自己的专业和兴趣,但心理上难免会感到困惑。况且,越是大城市、大机关或沿海发达地区,人才就越密集,竞争也越激烈,离开自己的专业优势去竞争,使大学毕业生容易遭受挫折。
     四是 “ 铁饭碗 ” 情结。 一些大学生受传统观念影响,固守着一次择业定终身的思维模式,希望一次择业就能抢占到生活的制高点,一劳永逸。其实在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多次择业的机会,那种 “ 从一而终 ” 的传统择业观念违背了社会发展潮流,应该摒弃。
     五是同伴攀比心理。 一些大学生在择业时不是从自身实际出发,而是与同学攀比,特别是看到与自己成绩、能力差不多的同学找到令人羡慕的工作、获得可观的收入时,觉得自己找不到理想职业,很没面子。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平衡,将自己择业的目标设计过高,其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陷入苦恼之中。
  大学生如何走出择业心理误区呢 ?
      首先,要知己知彼。 择业是一种双向选择,因此必须正确地估价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确自己在择业中可接受的范围,同时要全面准确地了解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实力。在知己知彼的情况下去选择职业,就能增加成功的概率。
      其次,目标要适中。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一定要实事求是地确定择业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近几年大学生择业一个明显的特点是向往发达地区、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那些地方因人才集中而很难找到理想的工作。而一些欠发达地区、内陆地区的中小城市或广大农村更需要大学生,大学生在那里往往更受重视,更有用武之地。就我国目前状况,只要大学生肯降低择业标准,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就业市场还是十分广阔的。
      第三,应有必要的形象设计。 处于择业阶段的大学生,都希望能给用人单位留下良好而深刻的印象。这些印象是靠毕业生给用人单位提供的各种信息和自己的实际表现形成的。在不违背事实的前提下,可以通过形象设计和对信息的精心组织,突出自己的特长与优势,给用人单位留下鲜明深刻的良好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与人接触的第一印象很重要 ,如果第一印象搞糟了,以后即使花上几倍的努力都难以挽回。因此,对自己进行适当的包装、修饰,是印象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在求职过程中免不了言语沟通,掌握沟通技巧也是择业不可缺少的准备。总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一古训对大学生择业同样适用。
      第四,扬长避短策略。 扬长避短是任何竞争性活动都必须遵循的原则和必须采用的策略。任何人都有长短优劣,问题在于如何尽最大可能发挥出自己的长处与优势,避免短处与劣势。有长处没有得到发挥或有短处没有得到避免都会对择业有影响。因此,在择业过程中有必要对自己的长短优劣做一番分析,使自己的长处得以充分展现,并根据自己的长处和优势选择职业。
      第五,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 传统就业观念是从社会提供的各种职业中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个现代大学生,不仅要有多次择业的心理准备,而且要树立自主创业的观念,即职业不仅是可以选择的,而且是可以创造的。大学生已具备相应的知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和社会需求创造新的职业。
  择业过程是对大学生各种心理品质与整体素质的综合检验,学校、家长和社会有义务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帮助他们客观认识社会,全面认识自己,积极调适心态,走出误区。
文章录入:招生就业网    责任编辑:admin 
地址:安庆市开发区天柱山东路99号
版权所有:澳门永利皇宫官网入口
访问统计: 1000